01▼實裝驅逐艦「曉」的改二改裝
特III型驅逐艦一號艦「曉」
於極高練度下,可以進行更進一步的改裝
※此改裝不需要改裝設計圖
02▼更新實裝【改修工廠(明石工廠)】的新改修清單
於改修工廠(明石工廠)中可供改修的清單已進行擴增
藉由某些艦娘的協力,「15.2cm連装砲」、「15.2cm連装砲改」以及「探照灯」
已經能夠進行強化改修
03▼新裝備【大型探照灯】的實裝
新裝備「96式150cm探照灯」已實裝
※本裝備為僅限「戰艦」級能夠裝備的【大型探照灯】
※本裝備於夜戰中能夠對敵方艦隊進行更有效率的照射效果
分頁
2015年5月29日 星期五
2015年5月18日 星期一
[艦これ] 05/18 更新內容翻譯
01▼春季活動:期間限定海域作戰完結
期間限定海域【発令!第十一号作戦】,目前全作戰已告完結
參加此作戰的各艦隊以及提督們,各位辛苦了!
02▼【母港擴充船位】的擴充
艦隊母港的「艦娘」運用擴充船位,由目前的240艘擴充為【250艘】
隨著此項變更,「裝備」所持欄位也做了+40格的擴增,最大已達到【1100格】
03▼追加實裝【改修工廠(明石工廠)】的新改修清單
於改修工廠(明石工廠)中能夠進行改修的裝備清單已增加
經由某艦娘的協助,「15.2cm単装砲」以及「試製51cm連装砲」已經能進行改修
於下次更新時也預定追加15.2cm砲系列的新成員
04▼實裝【梅雨季節限定語音】
部份艦娘準備實裝「梅雨季節限定語音」
包括於本日迎向下水80週年的驅逐艦「時雨」
以及約於百年前的今天下水的戰艦「金剛」等等
約50餘艘的艦娘將會限定實裝至下個月下旬為止。敬請期待!
期間限定海域【発令!第十一号作戦】,目前全作戰已告完結
參加此作戰的各艦隊以及提督們,各位辛苦了!
02▼【母港擴充船位】的擴充
艦隊母港的「艦娘」運用擴充船位,由目前的240艘擴充為【250艘】
隨著此項變更,「裝備」所持欄位也做了+40格的擴增,最大已達到【1100格】
03▼追加實裝【改修工廠(明石工廠)】的新改修清單
於改修工廠(明石工廠)中能夠進行改修的裝備清單已增加
經由某艦娘的協助,「15.2cm単装砲」以及「試製51cm連装砲」已經能進行改修
於下次更新時也預定追加15.2cm砲系列的新成員
04▼實裝【梅雨季節限定語音】
部份艦娘準備實裝「梅雨季節限定語音」
包括於本日迎向下水80週年的驅逐艦「時雨」
以及約於百年前的今天下水的戰艦「金剛」等等
約50餘艘的艦娘將會限定實裝至下個月下旬為止。敬請期待!
2015年5月17日 星期日
Figma 天津風 簡易開箱
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
[艦これ] 全艦收集完成&我的春季活動正式結束
2015年5月3日 星期日
[艦これ] 2015春季活動 - 高潮迭起的E-6突破
由於之前E-2跟E-4的聯合艦隊都是以空母機動部隊來攻略
因此E-6也理所當然地以同樣編制來挑戰
空母機動部隊可以自由選擇中路與下路,在這裡我是走中路D>E>H>K>M>O的路線
▲第一艦隊。2戰艦+4空母
E-6已經不鎖艦了,所以當然就全派最強的部隊出戰
大和與武藏繼續維持日戰Cut-in配置
本次制空所需值,M點(王前點)為優勢243、確保486
王點則是只有最終型態會多出一艘空母棲姬,優勢159、確保318
而若要把制空拉到486以上的話,艦隊中馬上會多出四艘烈風放置架
所以本次同樣只要取得制空優勢即可,圖中配置之制空值為270
▲第二艦隊。2驅逐+1輕巡+3雷巡
2驅逐+1輕巡是聯合第二艦隊固定配置,因此剩下空格就塞個暴力三雷巡
不過要注意的是:如果走上路(水上打擊部隊)的話,三雷巡配置會強制歪點直接回家
然後在這裡我又犯了跟前次活動同樣的錯誤,沒有讓雷巡換成夜戰Cut-in配置
因此E-6也理所當然地以同樣編制來挑戰
空母機動部隊可以自由選擇中路與下路,在這裡我是走中路D>E>H>K>M>O的路線

▲第一艦隊。2戰艦+4空母
E-6已經不鎖艦了,所以當然就全派最強的部隊出戰
大和與武藏繼續維持日戰Cut-in配置
本次制空所需值,M點(王前點)為優勢243、確保486
王點則是只有最終型態會多出一艘空母棲姬,優勢159、確保318
而若要把制空拉到486以上的話,艦隊中馬上會多出四艘烈風放置架
所以本次同樣只要取得制空優勢即可,圖中配置之制空值為270

▲第二艦隊。2驅逐+1輕巡+3雷巡
2驅逐+1輕巡是聯合第二艦隊固定配置,因此剩下空格就塞個暴力三雷巡
不過要注意的是:如果走上路(水上打擊部隊)的話,三雷巡配置會強制歪點直接回家
然後在這裡我又犯了跟前次活動同樣的錯誤,沒有讓雷巡換成夜戰Cut-in配置
2015年5月2日 星期六
[艦これ] 2015春季活動 - 稍微緊張的E-5突破
通過E-4以後,各資源消耗情況都頗有餘裕
因此E-5的戰艦配置當然就不作多想,直接讓大和型上陣
這也是大和造出來以後第一次參加活動&正式出擊
▲鈴谷、熊野為導航用艦,呂500則是吸砲火用
這次的路線是B>D>G>H>I>N(有一定機率會從A開場,但不影響)
雖然看起來路線很長,但實際上道中只有兩戰(D跟I)
需要制空的戰鬥也只有王點(N點:87優勢、176確保)
而由於本次配置的空母只有加賀,所以目標放在優勢即可
加賀最大格裝備烈風改、鈴谷熊野再各裝備一台瑞雲634空時,就可以達到制空力89
三式彈同樣對本次BOSS有特效,因此大和武藏也就各配備一發
呂500在這次則是擔任潛艇吸砲火的角色,裝備選擇強化型本式罐跟應急修理要員
若在夜戰點大破,就選擇直接進擊以節省時間跟資源
不過明知道有裝修理要員,在她大破按下進擊時,內心還是覺得非常緊張
還好這幾次運氣還不錯,兩次大破進擊都沒有發動修理要員
因此E-5的戰艦配置當然就不作多想,直接讓大和型上陣
這也是大和造出來以後第一次參加活動&正式出擊

▲鈴谷、熊野為導航用艦,呂500則是吸砲火用
這次的路線是B>D>G>H>I>N(有一定機率會從A開場,但不影響)
雖然看起來路線很長,但實際上道中只有兩戰(D跟I)
需要制空的戰鬥也只有王點(N點:87優勢、176確保)
而由於本次配置的空母只有加賀,所以目標放在優勢即可
加賀最大格裝備烈風改、鈴谷熊野再各裝備一台瑞雲634空時,就可以達到制空力89
三式彈同樣對本次BOSS有特效,因此大和武藏也就各配備一發
呂500在這次則是擔任潛艇吸砲火的角色,裝備選擇強化型本式罐跟應急修理要員
若在夜戰點大破,就選擇直接進擊以節省時間跟資源
不過明知道有裝修理要員,在她大破按下進擊時,內心還是覺得非常緊張
還好這幾次運氣還不錯,兩次大破進擊都沒有發動修理要員
2015年5月1日 星期五
[艦これ] 2015春季活動 - 餘裕的E-4突破
[艦これ] 2015春季活動 - E-3突破
本次E-3到E-5是鎖艦海域
除了丙作戰不受限制以外,乙作戰與甲作戰在這些海域中所出擊過的艦娘不能重複派遣
因此要先打定計劃,慎選每個海域所要派遣的艦娘
由於E-5某些路線需要特殊的艦娘導航,最好先從E-5開始決定出擊配置
然後加上E-4又是聯合艦隊海域,也會需要最少12艘艦同時出擊
導致決定配置的順序自然就變成了E-5>E-4>E-3
首先E-5如果想在道中最少戰鬥的情況抵達王點
則勢必要經過夜戰點,也就是B>D>G>H>I的順序
而D>G的導航條件是艦隊中必須有
【最上&三隈】【鈴谷&熊野】【鳥海&龍驤】【川內&吹雪】此四種配置其中之一
然後夜戰點如果能再配置一艘潛艇的話,作為吸引砲火來說相當有幫助
所以E-5的配置就暫定為兩艘戰艦、熊野、鈴谷、加賀、以及潛艇們輪番上陣
戰艦的部份,目前情報似乎是要用低速戰艦,因此先讓大和型與長門型保留
等到E-5視資源再決定要派誰
再來是E-4的名單
與E-2同樣是聯合艦隊海域,也同樣是使用空母機動部隊(下路)
所以編成名單為:
第一艦隊:武藏、陸奧、三隈、大鳳、飛龍、蒼龍
第二艦隊:俾斯麥、利根、筑摩、大淀、天津風、時津風
雖然所需艦數多,但也比較固定
最後則是回到E-3的部份
原本在煩惱要用【驅逐3、輕巡2、輕母1】
還是【航巡1、輕巡1、雷巡1、驅逐2、輕母1】
後來是覺得後者有航巡跟雷巡,在戰力與索敵層面來說比較令人安心
於是最後決定艦隊編制如下
▲雖然只有一台輕空母,不過此海域的敵方制空都滿低的,所以還算OK
除了丙作戰不受限制以外,乙作戰與甲作戰在這些海域中所出擊過的艦娘不能重複派遣
因此要先打定計劃,慎選每個海域所要派遣的艦娘
由於E-5某些路線需要特殊的艦娘導航,最好先從E-5開始決定出擊配置
然後加上E-4又是聯合艦隊海域,也會需要最少12艘艦同時出擊
導致決定配置的順序自然就變成了E-5>E-4>E-3
首先E-5如果想在道中最少戰鬥的情況抵達王點
則勢必要經過夜戰點,也就是B>D>G>H>I的順序
而D>G的導航條件是艦隊中必須有
【最上&三隈】【鈴谷&熊野】【鳥海&龍驤】【川內&吹雪】此四種配置其中之一
然後夜戰點如果能再配置一艘潛艇的話,作為吸引砲火來說相當有幫助
所以E-5的配置就暫定為兩艘戰艦、熊野、鈴谷、加賀、以及潛艇們輪番上陣
戰艦的部份,目前情報似乎是要用低速戰艦,因此先讓大和型與長門型保留
等到E-5視資源再決定要派誰
再來是E-4的名單
與E-2同樣是聯合艦隊海域,也同樣是使用空母機動部隊(下路)
所以編成名單為:
第一艦隊:武藏、陸奧、三隈、大鳳、飛龍、蒼龍
第二艦隊:俾斯麥、利根、筑摩、大淀、天津風、時津風
雖然所需艦數多,但也比較固定
最後則是回到E-3的部份
原本在煩惱要用【驅逐3、輕巡2、輕母1】
還是【航巡1、輕巡1、雷巡1、驅逐2、輕母1】
後來是覺得後者有航巡跟雷巡,在戰力與索敵層面來說比較令人安心
於是最後決定艦隊編制如下

▲雖然只有一台輕空母,不過此海域的敵方制空都滿低的,所以還算OK
訂閱:
文章 (Atom)